唐多令·寒食
陈子龙〔明代〕
时闻先朝陵寝,有不忍言者。
碧草带芳林,寒塘涨水深。五更风雨断遥岑。雨下飞花花上泪,吹不去,两难禁。
双缕绣盘金,平沙油壁侵。宫人斜外柳阴阴。回首西陵松柏路,肠断也,结同心。
注释
选自《陈忠裕公全集》。先朝:前朝。此处指朱明王朝。陵寝:帝王陵墓建筑。
遥岑:远山。唐
韩愈《
孟郊联句》:“遥岑出寸碧,远目增双明。”
双缕:双丝线。盘金:季咸用诗:“盘金束紫身属官,强仁小德终无端。”
油壁:车名。妇人所乘之车,车身饰以油漆,故名。
宫人斜:唐代宫女的坟墓。宋张侃《宫人斜》诗:“万古宫人斜上望,淡烟衰草为凄然。”此处泛指宫人之墓。
西陵:此指坐落在北京天寿山的明十三陵。
赏析
此词哀叹故国沦亡,亲友凋零。妍丽哀艳的审美情趣,在天崩地裂的年代里,渗入家国之痛,则转成为幽苦凄恻情韵。藻采丽泽,经血泪之漫,无不蒙上惨色。陈子龙最后三年间的作品表明,“云间”词风将随时代播迁而变衍,如果他不是过早地殉难,必有惊心动魄之创辟大观。此词情意是遥祭传哀,下片换头起三句全从由“闻”而展开的想象景观,本应是祭奠大礼之节令,现今则阴冷凄清一片。这想象和哀思的起点在“五更风雨”的梦断“遥岑”。“雨下飞花”是被推残意象,“花上泪”是附着在凋零败花上的心灵意象。国事已苦,心事更苦,任风雨飘摇,心苦难禁更难去。此种痛哀诚令人肠断,但哀兵决战的心态正坚,所以结句冷峻而不衰飒,将断肠“结同心”是
创作背景
这阕《唐多令》词据王沄的《陈子龙年谱续》说,与《二郎神·清明感旧》均系“先生绝笔”,作于南明永历元年(1647)春三月。关于“先朝陵寝”的荒凉破落情况,当听自李雯所述。李氏葬父南归,北还前访陈子龙,“相向而泣”,泣谈中必涉及前朝事,因填此词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严迪昌·金元明清词精选·南京:凤凰出版社,2018
简析
此词写词人听闻先朝陵寝破败,想象先朝陵寝的惨状而感到悲伤难禁,表达了期复明室的不可动摇的信念。全词凄怨激楚,悲愤填膺,与国变之前的作品显然大异其趣,足见词人的词风在国破家亡后的转变,造出一种极其悲壮烈慨的境界,其故国之思、忧愤之情溢于言表。
陈子龙
陈子龙(1608—1647)明末官员、文学家。初名介,字卧子、懋中、人中,号大樽、海士、轶符等。汉族,南直隶松江华亭(今上海松江)人。崇祯十年进士,曾任绍兴推官,论功擢兵科给事中,命甫下而明亡。清兵陷南京,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,开展抗清活动,事败后被捕,投水殉国。他是明末重要作家,诗歌成就较高,诗风或悲壮苍凉,充满民族气节;或典雅华丽;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。擅长七律、七言歌行、七绝,被公认为“明诗殿军”。陈子龙亦工词,为婉约词名家、云间词派盟主,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“明代第一词人”。 109篇诗文 79条名句
雪涛小说
江盈科〔明代〕
世人无贤不肖,皆言“忍”。若真能忍,则其取祸必少,败事必寡。
昔里中一富儿素悭,亦能从事于忍。遇仇家欲嫁祸,乃贿一乞丐,于元旦托乞,故出言詈之,富儿不为动;已复詈其妻子,富儿不胜忿,持梃挞之,一击而毙,为仇家所持,竟坐偿。此知从事于忍,至于难忍,而卒不能忍者也。
刘忠宣公里居,舟行水畔,一人方帽青衫,呼公名大骂,若为不闻也者。其人骂至五里许,倦而返。不逾月,一主政以公差舟行,前一人复骂主事,如骂刘公者;主政曰;“何物怪人?横逆至此。”命抶之二十,不数日死。及死,乃知其宗室而病心者,主政竟坐偿。人乃问忠宣曰;“公何以知此人宗室而不与较耶?”公曰:“余位卿贰,彼知我而故詈之,非有所恃,何以及此?余故不问。”此烛患于未来,而能忍人之所不能忍者也。
吁,世之言忍者,能以刘公为法,必能寡过。
古城春望
李梦阳〔明代〕
阴阴日欲暮,迢迢春望稀。
野色吹寒立,林鸦逆雨归。
孤城还麦秀,白首且花飞。
临路长杨袅,前朝今是非。
横碧楼记
刘基〔明代〕
天下之佳山水所在有之,自有天地以迄于今,地不改作也,或久晦而始彰,其有数乎?抑亦系于人也?故兰亭显于晋,盘谷显于唐,乃与右军之记、昌黎之序相为不朽。物之遇也,果有待于人哉!
会稽山阴之柯桥,即古之柯亭也。有寺曰灵秘,有上人曰守基,爱其山水之佳,无让于人所称者,而惜其不能与东山云门并扬于时也。乃相其南偏,作楼焉出群室之上,凭之而觌山之峙者苍然,俯之而瞩水之流者渊然,或挺而隆,或靡而驰,如龙如虎,如蛟如蛇,如烟如云,如蓝如苔,如带如屏,远近高低,萦纡蔽亏,举不逃于一览。于是其地遂为甲观,恨未有高世之人为发之也。
至正甲午,用章师自浙西来,过而奇之,以其兼山水之美也,山与水皆以碧为色,故命其名曰横碧,而俾予为之记。师,今世之高人也,予于是乎喜登楼之遇自此始也。予又闻柯亭有美竹可为笛,风清月明,登楼一吹,可以来凤凰,惊蛰龙,真奇事也,上人能之乎?吾将往观焉。